亚洲高山区降水变化将受何影响?中外科学家合作研究解析机制
时间:2023-10-13 11:08:56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亚洲高山区既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其未来将“变干”还是“变湿”、降水变化受何影响等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所)周天军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同行,最新研究揭示出引起1950年代以来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北部增多(“北变湿”)、南部减少(“南变干”)的“双核型”变化,以及未来喜马拉雅降水变化拐点的驱动因子和动力机制,为预估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的科学视角。

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年代际尺度主导模态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大气所 供图

这项国际合作研究发现,受温室气体增加和人为气溶胶排放减少的共同影响,未来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将整体增多。受全球范围内包括亚洲地区的“清洁空气”行动影响,人为气溶胶排放量的减少有利于喜马拉雅降水从过去的“变干”转为未来的“变湿”,从而主导亚洲高山区从“双核”向“单核”降水型变化的拐点。这一气候变化研究重要成果论文,北京时间10月11日夜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线发表。

揭示历史时期“南变干-北变湿”关键因素

论文通讯作者周天军研究员介绍说,伴随着全球增暖,亚洲高山区水循环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面临冰川退缩、积雪减少和冻土退化等问题。亚洲高山区陆地水资源的变化在空间上并不均匀,这与该地区降水“双核型”变化有关。此前的研究表明,亚洲高山区未来呈整体暖湿化特征,并持续整个21世纪。不过,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当前呈现“变干”特征的区域何时转为“变湿”则并不清楚。

气候预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决策的基础,而预测未来首先需要理解历史变化机理。为揭示引起亚洲高山区降水在历史时期“南变干-北变湿”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团队首先寻找到主导该地区夏季降水十年及以上时间尺度变化的两个模态:在第一模态中,青藏高原北部和南部降水呈现相反的变化,即当北部降水增多时,南部降水减少,这一模态与欧亚大陆上空西风急流强度的变化密切相关,故被称为“西风相关模态”,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呈增强态势;在第二模态中,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南亚降水呈现反相变化,即当南亚季风降水增多时,高原东南部降水减少,这一模态被称为“季风相关模态”,它存在十几至几十年的年代际波动。

“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双核型’变化主要是由西风相关模态决定的。叠加了季风相关模态后,高原东南部降水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振荡特征。”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博士后江洁指出,南亚季风降水在20世纪后半叶持续下降,而在21世纪初开始恢复增加,南亚季风降水增加引起的潜热通量释放,作为热源激发出其东侧高原南部的东风异常,导致输送至高原东南部的水汽减少,使得过去20余年来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减少趋势增强。

双重影响通过双模态共塑“双核型”格局

在揭示出降水变化的主要模态后,下一个问题是如何从中识别不同影响因子的“信号”。降水的长期变化受到人为外强迫(包括人为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等)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包括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等)的共同影响。研究团队借助多气候模式的不同强迫因子的分离强迫试验和大样本超级集合模拟试验,应用“最优指纹法”等气候变化研究方法,针对两个模态分别进行检测归因分析。

研究发现,过去半个多世纪“西风相关模态”的增强,主要与人为气溶胶的不均匀排放有关。它通过影响对流层温度梯度,进一步调控欧亚大陆上空西风急流的强度,最终导致亚洲高山区域降水呈现“双核型”变化。与之相反,温室气体持续排放引起的增温增湿,则有利于整个亚洲高山区降水的增多。

“季风相关模态”的周期性波动则主要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有关,当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降低,而副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升高时,季风相关模态增强,令南亚季风核心区降水增加,其加热作用通过进一步引发环流异常而使得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减少。

因此,是人为气溶胶的不均匀排放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位相转换分别通过影响“西风相关模态”与“季风相关模态”,共同塑造了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长期变化的“双核型”格局。

人为气溶胶减排促喜马拉雅从“变干”转“变湿”

气候预估研究表明未来高原降水将整体增多,那么从“双核型”历史变化向整体增多转换的“拐点”又何时发生?江洁表示,气候预估不是气候预测,气候预估是基于不同人为辐射强迫排放情景给出,以展现不同政策选择所带来的气候影响及社会风险。“其中,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SSP2-4.5)和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SSP5-8.5)是我们常用的两种最新排放情景。前者是社会、经济和技术最贴近其历史趋势的情景,后者则是高辐射强迫和高社会脆弱性的组合。两种情景的人为气溶胶排放路径相似,但温室气体分别为中等和高排放情景。”

研究团队发现,受温室气体增加和人为气溶胶排放减少的共同影响,在这两种情景下未来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均将增多。温室气体排放在历史时期和未来均有利于该地区降水整体增多,不是导致喜马拉雅降水变化拐点的主要原因。

亚洲高山区降水未来变化预估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大气所 供图

有别于温室气体的作用,人为气溶胶在历史变化和未来变化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在历史时期,人为气溶胶浓度的不均匀增加有利于喜马拉雅地区降水减少,但在未来情景中,受全球范围内包括亚洲地区的“清洁空气”行动影响,人为气溶胶的排放量将减少,这有利于喜马拉雅降水从过去的“变干”转为未来的“变湿”,从而主导了亚洲高山区从“双核”向“单核”降水型变化的拐点。

“基于对历史时期高原降水变化机理的研究,我们知道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等内部变率对高原降水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因此,需要预测人为影响引起的降水变化何时能超过内部变率造成的降水异常范围,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将此称作‘人为影响萌现期’。”周天军解释说。

研究团队进一步计算人为活动引起的高原增湿何时会超过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影响,发现在SSP2-4.5和SSP5-8.5排放情景下,当全球平均温度较之工业化前的升温达到约1.9℃时,人类活动的影响将超越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影响,从而主导高原东南部夏季降水变化。

周天军强调,亚洲高山区降水的变化关乎冰川水储量和生态环境变化,未来喜马拉雅一带从“变干”转为“变湿”的拐点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希望这项研究成果能够为有效应对区域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完)

 

标签: 年代际 周天军 南亚季风 辐射强迫 全球

最新
  • 亚洲高山区降水变化将受何影响?中外科学家合作研究解析机制

    中新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亚洲高山

  • 全球今日报丨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即将开幕 助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中新网沈阳10月10日电(记者 王景巍)10月10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

  • 新能源车带来城市机遇:今年前7月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超八成 环球观速讯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展带来新机遇。9月

  • 环球即时看!3万条信息泄露 微软AI出岔子

    自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兴起以来,有关数据安全性的争议就始终不断

  • 商务部:上半年旅行服务已回升至我国第二大服务贸易领域

    人民网北京8月21日电(记者孙红丽)国新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

  • 智新电子上半年净利降56%

    智新电子上半年净利降56%

  • 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比上年增长28.4%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22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

  • 英飞拓涨停

    英飞拓涨停

  • 饿了么推出两项宠物行业支持计划

    8月21日消息,饿了么在今年的亚洲宠物展零售大会上宣布,即日起将上线

  • “通慧圆明大师塔铭”纠正辽阳白塔民间误传

    金代通慧圆明大师塔铭,现存于辽阳博物馆。在多位考古专家的努力下,碑

  • 啤酒龙头净利润超预期,近30家机构密集关注!多只评级股业绩向好,10股获机构上调评级

    近期机构评级数量激增。机构扎堆电子、电力设备板块,啤酒龙头最受关注

  • “战将”依旧健在,只是承载天妒英才的悲剧,过往事迹让人叹息

    看文章听音乐是种享受,想听什么留言告知(都是付费无损包)首先是客观

  • 依顿电子:8月16日融券卖出金额22.71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86%

    同花顺数据中心显示,依顿电子8月16日获融资买入253 91万元,占当日买

  • 老年四轮代步车排名前十强(老年四轮代步车哪里有卖)

    1、我在深圳公明附近居住,知道一家敖翔电动车,你可以上网收收了解一

  • 如何让电梯运行更安全?全新梯联网终端上线

    华声在线8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杨斯涵黄京)电梯作为配套城镇化发展的

  • 正在直播|西南F4上演村BA大战——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西南大区赛火热进行

      2023“村BA”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西南大区赛正式打响,来自贵州、

  • 旅游
    • 阵雨多发​,高温多日!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

    • 参观交流促成长 笃行思远共发展:安庆市校(园)长培训班学员来潜山市实验幼儿园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 召回超8.3万辆汽车、再设合营公司、电车业务调整……福特在中国市场正经历剧变

    • 云南楚雄州双柏县发生4.4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